內容來自sina新聞

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李嘉誠資產騰挪保住首富

  看到網上有文章說,香港這一年來,在眾地產富豪中,唯一資產不降反而略有上升的,就是近月來的話題人物--華人首富李嘉誠。李首富之所以能保有"首富"頭銜,完全得益於他半年前開始的資產騰挪。

  據媒體統計,2013年下半年以來,李嘉誠已不下6次拋售內地及在港資產,轉而投資歐洲市場。這一系列動作惹來坊間"撤資論"、"西進論"等諸多猜測,盡管當事人多次解釋反而"越描越黑",還引得王石在微博上點評"這是一個信號,小心瞭!"。

  不過,有關文章評信貸桃園觀音信貸房子信用貸款信用貸款房貸述說,正是受益於這一番騰挪,李嘉誠的海外投資旗艦和記黃埔全年股價從83港元扶搖直上到103港元,僅此一項給李首富身傢貢獻瞭500億港元。相反,受制於地產市場低迷和政府的監管措施,李嘉誠的"本業"長江實業去年在港全年300億港元的售樓目標隻完成瞭不足50億港元,是過去13年來的最低。總體看,如果沒有這一番折騰,李嘉誠的首富之位2013年內已經拱手讓人。

  而那些同期堅守地產的富豪們都不比李首富活的從容。相關文章評述說,連續多年都緊跟在首富李嘉誠身後的第二大富豪、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,由於旗艦上市公司恒基兆業股價大跌,受累身傢跌去超過百億港元,連第二大富豪的位置都被迫出讓;新世界從去年1月高位跌去1/3,前主席鄭裕彤身傢也跟著大幅縮水;香港最大本地地產公司新鴻基地產股價過去一年跌近20%,拖累郭氏兩兄弟的身傢也雙雙大幅折損。

  從中,地產大佬們看到的可能是對這一行業前景的另一種判斷--"小心",而對於普通的股市投資者,或許仍是那句老生常談:要著眼大勢,順勢而為。這應該也是那句古話"變則通,通則久"的本意吧。

  但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聽到教誨說,要堅持,不放棄。尤其在看過越來越多的選秀節目後,我會更加堅定地這樣轉身告訴下一代:要堅持。那麼,如何像李嘉誠那樣在變通與堅守中找到合理的觸發點呢,或者,財富的堅守與夢想的堅守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嗎?

  記得讀書的時候曾經搞不懂,為什麼每個知名大學校園都有一座"逸夫樓",而今,斯人仙逝,在360搜索上輸入"邵逸夫",頁面頂端固定一個橫幅寫著:邵逸夫驗證瞭華人財富事業的高度,更成就瞭心靈世界的高度。翻看其人物百科發現,這位慈善傢之所以有今天的"心靈世界的高度",還是受到傢人之死的觸動:"人生匆匆,錢財隻是身外之物","留在身後的名聲卻不會隨著棺材一齊離開人世",所以,他後半生以"送錢"為事業。

  當然李嘉誠也不乏公益善舉,如果僅以李嘉誠的此次資產騰挪與邵逸夫不上富豪榜的財富慈善論,一個實現瞭資產的增值,另一個實現瞭心靈的高度,其內容的深度都是對財富的適度放手,從"不賺最後一個銅板"和"送錢"出發,最終都到達瞭收獲更多的彼岸。

新聞來源http://qd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1-09/08172571586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los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